•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风采 > 武汉:瞄准国家战略的长江中游城市

武汉:瞄准国家战略的长江中游城市

2012-03-21 23:10:45 编辑:hengli 作者:李咏 来源: 中国市长网 浏览次数:0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现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全省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省会武汉。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现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全省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省会武汉。
 

 \

近几年来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逐步完善汉口、武昌、汉阳的功能,促进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0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现中部城市圈的龙头作用。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等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瞄准国家战略腹地,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充分发挥武汉市的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功能。

“武广经济带”雏形呈现

全长1068.6公里的武(汉)至广(州)铁路高速铁路日前正式投入运营。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长大客运专线。它的开通运营,使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有机连为一体,跨区域间的“同城化”时代得以实现。

武汉铁路局宣传部一位姓刘的负责人介绍,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客货分线运输将极大地释放既有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有效缓解铁路对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的瓶颈制约,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对于有效提高全国铁路网的整体运输能力、加速我国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龙伏说,高铁开通运营,客货分线运输将极大地释放既有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有效缓解铁路对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的瓶颈制约,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对于有效提高全国铁路网的整体运输能力、加速我国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广高铁的开通带动了“武广经济带”的形成,对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经济结构互补、促进鄂湘粤及周边地区的合作、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刘龙伏说,珠三角拓展了内陆腹地,湘鄂两省打开了面向改革开放前沿的窗口,区域经济发展合力将更加强劲。更在于它有望成为改写粤湘鄂三省经济版图、塑造沿线经济新生活的黄金大动脉。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与交通的阻隔,珠三角经济圈缺乏庞大的经济发展腹地,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武广高铁的开通这一状况将获得极大改善。

刘龙伏称,对广东而言,其经济发展腹地得以真正向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延伸,获得当地巨大的土地资源、人才和市场支持,而湖南、湖北则可因此更加密切地融入泛珠三角,进而联通庞大的海外市场。

武广高速铁路连结中国中南部地区,串起了该区域的的三大都市圈——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武汉城市圈。它的开通,极大地拉近了三者的距离,广州至武汉的列车运行时间由十小时缩短至三小时,广州至长沙的时间则缩短至两小时。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宗发认为,随着空间距离的拉近,粤湘鄂三省人员、资金、信息、物质流动也将更加密切,该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优化将进一步加速,三省均得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规划未来的发展。

刘宗发表示,此前港澳的“前店后厂”经济发展模式将因此发生新的地域转移,形成新的“前店后厂”,广东成为“新店”,湖北、湖南成为“新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也将跳出广东的地盘具有新的地域呈现,在粤与湘、鄂三地之间实现新的“双转移”。粤湘鄂三省的经济整合,将使得珠三角在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的优势。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目标

从湖北省人民政府了解到,作为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大创举,部省合作正成为城市圈“先试先行”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已有64个国家部委和单位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会议纪要、备忘录等。

湖北省人民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2007年12月以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湖北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设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几年来湖北省积极与国家部委衔接,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建立部省合作共建机制,争取国家各部委和单位在武汉城市圈开展各项改革试点,协调重大改革事项、重大项目和政策。

“通过部省合作共建,国家有关部门将给予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发展大力支持,为湖北省争取到了一批重大项目、资金、改革试点事项和政策、智力支持,在交通、金融、环保、教育等多个领域都已取得突出成效。” 这位负责人表示,铁道部与湖北省合作共建的城市圈四条城际铁路已经开工;教育部将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和教育部重大专项计划;人民银行从实践货币信贷政策、改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改革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给予湖北更多支持;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等也纷纷给予政策、项目支持。

据了解,近期还有13个部委和单位将加入到与湖北省合作共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列,部省合作共建成为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的一大特色。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称,目前国家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中部地区尚无城市入围。随着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将有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武汉将进一步实现转型发展,力争5年跨入"GDP万亿俱乐部"”。努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届时,以武汉为圆心,将形成武汉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4小时交通圈。到2016年全市地铁通车里程将达到520公里,仅次于北京、上海,并基本解决拥堵问题。

据了解,2008年国务院批复《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创新金融体制机制,构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武汉市内已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0多家、外资银行5家、保险公司近40家、证券公司总部2家,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已初步显现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雏形。” 湖北省金融办一位负责人如此向记者诠释,她表示目前一定数量的具有全国性或者区域性功能的金融机构聚集武汉,尤其是在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方面,交通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等10多家金融机构在武汉兴建或拟筹建信用卡中心、客服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总部,还有多家金融机构表示有意将后台服务中心选址落户在武汉。

这位负责人称,当前湖北省金融需求增加、经济活力日渐增强、政府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理念等,均为金融机构落户湖北武汉创造了有利时机。如长安保险与湖北签署战略协议,并开设湖北分公司,正逢其时。政府部门将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共担化解风险,形成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

“中三角”城市圈欲浮现

地处中部的武汉自古就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商业重镇和全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近年来,作为中国铁路四大主枢纽之一的武汉,全面加快铁路建设,正在形成连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全国主要城市的“4小时经济圈”。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日前在武汉两会上说,希望能用五到十年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在唐良智看来,“国家中心城市”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聚”和“散”的能力。“聚”就是聚集各种资源的能力;“散”就是通过组织体系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力和推动力,影响周边地区,实现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将武汉提升为“国家中心城市”,为国家战略服务,也是为百姓生活服务。

他认为,完成这一目标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奋斗的过程不能简单用几年、十年的时间概括,因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随时都在变动,希望能五到十年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唐良智表示,未来5年,武汉GDP将努力跨入“万亿俱乐部”行列。到2015年,武汉将基本建成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和“智慧城市”;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提出,在武汉向“国家中心城市”发力同时,同时再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中三角”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他认为,组建“中三角”,是为了放大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避免中部被边缘化和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弱化。“中三角经济区”可以让三省发展达到1 1 1>3的效果。

叶青说,目前三省学界和政府智囊机构均已启动“中三角经济区”的规划研究。根据相关设想,“中三角”将以南昌、武汉、长沙三个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促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国家规划的重点地区。

他透露,三省将联合发力,争取将此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跨省域经济区规划,而这个最终规划面积可能达18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以武汉城市圈为重要辐射极,联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带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实现跨区域整合,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四极”。(中国信息报记者 李咏供稿)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