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件聚焦 > 东营湿地之痛(5):用化工厂打造高效生态经济?

东营湿地之痛(5):用化工厂打造高效生态经济?

2012-03-10 00:30:57 编辑:林峰  来源: 环球网 浏览次数:0

据了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愿景是,牢牢把握建设“新港口、新港区、新港城”的发展定位,树立“国际标准、世界眼光”的建设理念,遵循“黄蓝交融、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推进思路

\

 

正在新建的海科盐化工项目施工现场

化工厂向湿地周边搬迁,当地要打造高效生态经济

记者打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主页,“滨海、高效、绿色、生态”的口号映入眼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官方网站首页的大标题上,原来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上面一行,已经明确标注了“中国石油化工(东营港)产业区”。

据了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愿景是,牢牢把握建设“新港口、新港区、新港城”的发展定位,树立“国际标准、世界眼光”的建设理念,遵循“黄蓝交融、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推进思路,努力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主战区、新型临港产业的聚集区和实施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东营港将按照建设“国际物流港”的定位,到2015年建成泊位50个,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到2020年建成生产性泊位132个,吞吐能力达到亿吨。产业区将按照建设“生态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物流航运基地”的定位,围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船舶配件制造、新型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引进优秀项目,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建成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东港新城将以打造现代化“生态滨海城”为目标,突出“生态、滨海、蓝色、休闲”特色,高标准实施,特色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开放型新城区。

那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如何体现“高效、绿色与生态”?

“这就是所谓的‘高效生态’经济吗?”一位当地居民面对记者的采访,指着已经投产的大型化工企业和大规模在建的化工企业建设工地。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通过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显示,所谓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将高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大旗,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滨州相关部门将深入研究和宣传《规划》,制定一个好的实施方案,特别是搞好园区和项目的策划,确保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同时,把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科学谋划,加强督导,强力推进。

据记者了解,东营市中心城内因污染或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搬迁的工业企业,自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搬迁工作。2010年6月17日,东营市新出台的《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划定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路线图”。搬迁范围主要包括东到东八路,西到郝纯路,北到德州路,南到南外环范围内,因污染或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搬迁的工业企业。搬迁基本原则是规划先行,合理布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律不再新上化工项目,中心城及周边区域化工企业暂停审批。并指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式:需搬迁的化工企业原则上迁入东营港开发区,其他企业迁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胜利工业园区。

另据了解,截至2011年12月,东营市31家工业企业中已有13家基本完成搬迁任务,14家已完成选址、正在实施搬迁,4家准备关停。而在31家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为化工企业。

一当地居民指出,搬迁并不能根本解决污染问题,只是换个地方继续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他还认为,化工企业搬迁之后,留下的是已经被污染的土壤,这在欧美国家被称作“棕色地块”。棕色地块的四大类别就是重金属、电子废弃物、石化有机污染物和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如何解决化工企业污染的土壤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分内职责,也是关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化工企业搬迁之后,为切实修复污染土壤,应紧急启动以下程序措施。

巴海峰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只是讲了这个园区如何“高效”,当记者问及如何体现“生态”时,表示要请示宣传部门,随后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不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承,这个问题并非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高效生态只是一个概念,要做到化工企业没有一点污染不可能。但管委会会尽力做好,将对人与环境的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当地一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否认了临港石化产业区定位与政府“高效生态”理念相矛盾的说法。他解释说,东营市的化工厂布局比较混乱,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所以就搞集中搬迁。通过搬迁,形成排污很小的循环经济园区,既把企业搞大搞活,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并称,这个园区的确靠近自然保护区,但他认为这不会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他还否认了政府有扩展工业园占用自然保护区土地的计划,“现在工业园还建不到那儿去,但是长远的就很难说了,会怎么规划。要占用保护区那也得国家批准的。”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