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艺术 > 潘国泰的“和文化”诗书画艺术

潘国泰的“和文化”诗书画艺术

2012-08-23 18:40:01 编辑:郭岐川  来源: 中国网  浏览次数:0

近日,“和文化”诗、书、画艺术代表人潘国泰老师携以弘扬中国“和文化”为主题的诗、书、画艺术的相关作品与中国网中国品牌频道副主编范飞就“和文化”诗、书、画艺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交流。

近日,“和文化”诗、书、画艺术代表人潘国泰老师携以弘扬中国“和文化”为主题的诗、书、画艺术的相关作品与中国网中国品牌频道副主编范飞就“和文化”诗、书、画艺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交流。

 

\

 

潘国泰接受中国网中国品牌频道副主编范飞采访 中国网吴仕鹏 摄

此次的访谈交流,通过潘国泰老师对其作品的阐述使得在场人员无不被潘国泰老师诗、书、画艺术作品中“和文化”的意境所感染。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潘国泰老师的每幅书画艺术作品下,都附有一首“和文化”诗词,这种以和文化理念指导的诗书画创作是国内目前在书画领域里具有原创性的。

 

\

 

《壮哉河山》 中国网吴仕鹏 摄

当我们问到如何理解这幅《壮哉河山》中的“和文化”时,潘国泰老师向我们这样介绍:“这是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所创作的书画作品,表现的是六十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一个灿烂辉煌的盛世。这样的境界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和文化”。画面有古长城、劲松、有百花盛开、有百舸争流,还有鲜花盛开的村庄,人民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所以我用“长城劲松花盛开,阳光雨露百舸来,和谐中华庆复兴,壮哉河山六十载”来表现这种境界,也是我对伟大祖国和谐盛世的一种歌颂。

 

\

 

《连理双馨》 中国网吴仕鹏 摄

接着潘国泰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连理双馨》这幅书画艺术作品,他认为:“两株梅花同时扎根在岩石中,根连根,枝连枝,表现出了一种和谐共处的现象。同时也题诗一首:“连理双馨苦寒开,笑傲江湖共展怀,扎根坚石结同心,玉骨冰肌朝阳来”。表现在美好的环境下才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只有在和谐共处的前提下社会才能发展,家庭才能和睦兴旺”。

 

\

 

《和为贵》 中国网吴仕鹏 摄

在访谈过程中当我们谈及到如何理解这幅《和为贵》的作品中“和文化”意境时,潘老师对我们讲道:“这幅画题为《和为贵》,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画中的鱼是鳜鱼,谐音为贵,荷花谐音为和。但是这个鳜鱼头部在创作中与龙头相似,为什么似龙头呢,是讲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间,必须要走“和”这个道路,这样鱼才能化龙,画中题联“心植和谐花,池养化龙鱼。”只有心和,才能产生由鱼到龙的质变。

为了能够更好的普及“和文化”诗书画,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和文化”的精髓,潘国泰老师在现场还为“和文化”创作了一首歌词《和兴歌》:

和兴歌

和谐为美和谐兴:

天地人合万物兴;

国和人民兴;

民和国振兴;

企和百业兴;

家和万事兴;

人人和谐社会兴;

自身和谐幸福兴。

 

\

 

通过潘国泰老师对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诗书画作品的阐述,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潘老师对于创作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诗书画艺术的初衷,使我们对于潘老师诗书画艺术作品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潘国泰老师“和文化诗书画”下一步发展方向,潘老师向我们介绍下一步将举办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诗书画艺术展。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诗书画艺术作品,让“和文化”深入人心,使“和”得到普及与弘扬,形成人人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局面,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中国网周新耀)

注:潘国泰:1948 年6月出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前院长、教授,美术学研究生导师。“和文化”诗、书、画艺术代表人。安徽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安徽省绿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理事、黄宾虹画院院士,著名学者、画家。出版专著有《潘国泰书画集》、《潘国泰书画集2》、《安徽高校教师作品集》、《安徽文化史》等等。在他的《黄山石猴观海图》、《乡情》、《鱼乐》等诸多作品中都巧妙的将“诗、书、画”三者相结合融为一体,从而以不同的角度和风格体现出了我国当代的“和文化”。潘国泰老师的这种让“和文化”与“诗书画艺术”和谐共融的创作理念,是国内目前在诗书画领域中具有原创性的“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家。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驻站法律顾问:杨航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11037134号-2

值班编辑QQ:2247703677 稿件问题请联系此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