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红色之美,中华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辣眼时评 > 新华视点:“杭州车改”经验能否复制

新华视点:“杭州车改”经验能否复制

2011-11-08 14:17:27 编辑:mayormag  来源:  浏览次数:0

 

\

云南执法车现身老挝 官方称属公车私用当事人已免职(资料图)

\

资料图片

…………………………………………………………

 “杭州车改”经验能否复制?--全国首个副省级城市全面车改的调查

    新华网杭州11月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方益波、商意盈)公车改革是一项难题,在过去许多年中,不少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试图破解这一难题,迄今仍未取得满意答案。

  杭州市两年前全面实施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杭州车改”算不算一个成功范例,其做法能否在其他省市进行复制?

  发改委牵头“车改办”,所有公车集中“过筛”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涉及100多个单位,分三批进行车改。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 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 完成了车改。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介绍说,杭州车改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所谓单轨制就是公车上缴统一处理;货币化是指 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将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管理。为此,本市下发了《关于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7 份车改文件。

  据统计,参加第一、第二批车改的机关单位,共计上缴了400辆公车,其中200辆公车由服务中心留用,132辆补充执法单位工作用车不足,57辆被拍卖,剩余11辆作报废处理。

  发放“车贴”,是将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分为300元到2600元9个档次,交通补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不能取现。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杭州市设立了公车服务中心,公务员借用公车与打的一样,有偿计价使用,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

  据了解,目前,公车服务中心有专职驾驶员61人,截至今年5月底,为车改单位提供出车服务1.5万台次,安全里程200余万公里。

  另外,杭州市还配套出台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严禁公职人员向社会“借车”或转嫁费用等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政府发放“车贴”,引发社会质疑

  “杭州车改”在受到舆论肯定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质疑,最多的意见集中于“车贴”。

  一些市民指出,公车消费本来就有浪费,现在用发放定额车贴的方式,实际上是将一些浪费行为合法化,公权变成了特权,特权又被“赎买”成了私产。

  还有市民认为,车改呼吁这么多年,还是迟迟改不到位。市民刘一舟说:“凭啥干部就可以用公车,取消公车就得发车贴?为啥不能像百姓一样完全自理?如今欧美国家并没有‘公车’‘车贴’一说,咱们为啥做不到?”

  杭州市民裘冬梅说,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打车四次计算,月打车支出也不会超过1000元。“一个正局级公务员的车贴比普通百姓工资还高,怎么说得过去呢?”

  长期研究政府管理实践的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认为,公车的存在,立意是为了工作需要,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成为显示官威、讲究享受的“官轿”,这是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但他也指出:“比较各地的车改尝试,杭州车改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或者说是比较现实的;因为车改一步到位,目前还做不到,任凭浪费现象继续下去,只能造成更大的损失。不管怎么说,先改起来是必要的。”

  在一些地方,公车配备制度形同虚设,不要说规定不能配备专车的厅级处级干部,就连科级干部也配备了高档专车;为了规避相关制度,有的是以“接待用车”名义报批高档专车。

  还有的地方不仅发放“车贴”,还将单位公车低价拍卖,以改革名义对公有资产进行瓜分。

  专家表示,公车改革之难实为公权“革命”之难,“杭州车改”为其他省市车改提供了一个借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张建中说:“要承认杭州车改并不完美,是一个折中方案,也是无奈之举,但它至少是‘节能减排’和节约开支的。”
 

\

云南执法车现身老挝 官方称属公车私用当事人已免职(资料图)

\

资料图片

…………………………………………………………

 “杭州车改”经验能否复制?--全国首个副省级城市全面车改的调查

    新华网杭州11月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方益波、商意盈)公车改革是一项难题,在过去许多年中,不少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试图破解这一难题,迄今仍未取得满意答案。

  杭州市两年前全面实施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杭州车改”算不算一个成功范例,其做法能否在其他省市进行复制?

  发改委牵头“车改办”,所有公车集中“过筛”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涉及100多个单位,分三批进行车改。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 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 完成了车改。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介绍说,杭州车改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所谓单轨制就是公车上缴统一处理;货币化是指 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将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管理。为此,本市下发了《关于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7 份车改文件。

  据统计,参加第一、第二批车改的机关单位,共计上缴了400辆公车,其中200辆公车由服务中心留用,132辆补充执法单位工作用车不足,57辆被拍卖,剩余11辆作报废处理。

  发放“车贴”,是将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分为300元到2600元9个档次,交通补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不能取现。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杭州市设立了公车服务中心,公务员借用公车与打的一样,有偿计价使用,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

  据了解,目前,公车服务中心有专职驾驶员61人,截至今年5月底,为车改单位提供出车服务1.5万台次,安全里程200余万公里。

  另外,杭州市还配套出台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严禁公职人员向社会“借车”或转嫁费用等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