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市长》杂志,愿与各界社会人士竭诚合作,挖掘社会热点,向领导反映事件真实性,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素材。 联系邮箱: info#mayormag.cn


首页 > 社会新闻 > 吉林蛟河:告不倒的“亿元资产私吞”谜局

吉林蛟河:告不倒的“亿元资产私吞”谜局

2011-11-04 11:01:46 编辑:郭岐川 来源:中国网—中国企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吉林市下属的蛟河市天岗镇,凭借石灰石矿的资源优势,获得国家投资6000多万,建成当地小有名气的国企——蛟河水泥厂。

吉林蛟河水泥厂职工十余年举报从“未果”到“无门”

吉林市下属的蛟河市天岗镇,凭借石灰石矿的资源优势,获得国家投资6000多万,建成当地小有名气的国企——蛟河水泥厂。在市场考验和体制挑战面前,水泥厂也毫无例外地经历着很多国企的命运——破产或改制。所不同的是,蛟河水泥厂法人代表张忠谦第一次搞出来个“假破产”,危害了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利益,曾被大庆石油管理局举报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而未得逞;第二次,“假破产”成功,亿元资产被曾任水泥厂厂长、蛟河市副市长张忠谦个人私吞,千名职工近十三年上访举报,成为影响当地稳定的一大隐患。蛟河水泥厂到底怎么了?亿元资产被私吞为何十余年难查?张忠谦缘何成为“不倒翁”?谁能让上访职工成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近日,记者走进蛟河解读“告不倒”谜局。

\

谁在为假破产、假转制撑腰?

1998年2月28日,对于吉林市蛟河水泥厂职工来说,是一个难以割舍的阴霾之日。因为从这天开始,他们赖以生存、生活、发展的水泥厂被蛟河市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当然,在经历破产转制乱象、历经上访维权纷争后的今天,职工们才知道十三年前的破产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假破产,真逃债,高层重视方原形毕露。对于98年水泥厂的破产,陷入复杂纠结的不仅仅是厂职工,还有黑龙江大庆石油管理局。蛟河水泥很长时间主要是给大庆石油管理局供货,并向大庆借2000多万进行企业改造。为了逃债,蛟河水泥厂选择“破产”。大庆石油果敢选择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直接上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李鹏委员长揭露“假破产”实质。同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致信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就蛟河水泥厂搞假破产、逃避债务、非法转让破产企业财产等进行重新审理,并将结果函告。迫于全国人大高层重视,蛟河水泥厂的假“破产”很快原形毕露并夭折。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法院宣告破产的蛟河水泥厂,本应由清算组在法院的主持下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分配,而蹊跷的是就在破产同日,蛟河市计划经济委员会无视破产程序已经开始,却以甲方身份与吉林省吉林市中庆物资经销有限公司签订有偿转让合同,将破产企业蛟河水泥厂现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土地及矿产资源使用权等作价3090.8万元,有偿转让给中庆公司。虽然在合同中规定中庆公司承担水泥厂所欠职工工资、生活费、职工集资本息、职工安置费及农行贷款等合计为3090.8万元,但实际则是中庆公司不需拿一分钱即取得破产企业,使几千万元的国有资产白白流失,破产企业无产可破。大量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受偿,国有资产无法追回,仅大庆石油管理局所属建材公司就将有3100万元债权落空。借破产为名,行躲债之实,昭然若揭。

\

——假转制,真私吞,偷梁换柱致资产尽失。接下来的采访,“张忠谦”这个名字可谓是水泥厂职工“千夫所指”的“众矢之的”。张忠谦,是水泥厂的“老人”,从车间主任做到厂长(1990年—1993年),1993年调任蛟河市工业局副局长,1993年到1997年任蛟河市副市长。传奇的经历,曾被厂里职工认为是“能人”。职工们告诉记者,水泥厂假破产,就是这个张副市长的精心策划。同时记者得知,因为不便公开的特殊原因,张忠谦的仕途被终结。于是,2001年职工们把这个拥有丰源公司名头的“能人”请到厂里来主持改制。有了第一次假破产美梦破灭的教训,张忠谦改变打法,改名“有偿接收水泥厂”。2001年8月22日,丰源公司与职工代表签订《企业有偿接收合同书》时,张以50万元、1421名职工破产后应领取的补偿金近1200万元入股,市政府批准接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们以“股东”身份,开始崭新的财富梦想。然而,不到两年,这个梦想就再次破灭。2003年4月,丰源公司因不履行合同条款,职工举报上告时才发现,企业改制成立新公司时,张忠谦居然凭着模仿职工代表笔体签字的假合同书,以他个人和另外两名自然人身份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公司,将实际入股的千名职工抛开,职工1200余万元股金全部归属张的名下。

水泥厂老职工姜衡哲、李乃奇等人说,“张忠谦胆子太大了,心也太狠了,巧取豪夺把我们的血汗钱据为己有。现在看来,我们请他回来真是引狼入室……”

原来和张忠谦一起入股的宋顺斗对记者说,我对蛟河水泥厂问题很了解。当初,是职工股占1200多万,2001年,宋顺斗拿出100万,张忠谦拿出60万,原蛟河农行行长赵忠贵拿出50万,孟庆发拿出50万,合计约300万,作为流动资金,还有赵忠,是技术入股。

“跟职工股1200多万比起来,其实我们都不算入股。我们这区区300万只是流动资金。”宋顺斗客观地说。“因为我不懂水泥生产,他们让我当董事长,我让给张忠谦来干。后来我看张忠谦走的不是正道,有风险,我就退股了。后来,我陆续抽回了自己的资金。现在想起来很后悔啊,我让张忠谦当董事长,真是害了全体职工啊,后悔莫及,职工们可怜啊!”宋顺斗回忆起早些年那些情况,痛悔之情还溢于言表。

宋顺斗说,张忠谦一上来就没打算归还职工的入股钱,他私下跟合伙人说过,要做手脚把这笔钱侵吞,把企业变成个人名下的。而且偷税漏税胆子很大。他在会上公开就说:“企业不偷漏税就不挣钱,能生存下去吗?”

关键词:吉林蛟河不倒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市长杂志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相关法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管

中国城市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

大众新讯社承办

 

协作单位:《廉政与法制》促进会、《中国政府管理》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中国管理通讯》内部参考资料编辑部

 

市长杂志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市长杂志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市长杂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支持单位:北京爱码科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4145号